热点动态
快速导航
校园回扣之风逐渐蔓延 学生成为老师牟利资源
吃校服、吃教学产品、吃补课、吃网校、吃讲座,因为这位高三老师勇敢地揭开了校园回扣的盖子,我们得以知道,原来如今老师吃回扣的项目早就不止教学辅导资料一项,凡是和学生有关的,就有文章可做。一句“老师惟一的‘资源’就是学生”,为学校、老师变着法子“吃学生”的行为做了注解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嘛!
有人做过一个灰色收入排行榜,教师和医生、导游等职业一同上了榜;监察部门发布的信息也说,教育系统已经是商业贿赂的高发区。
面对社会的指责批评,老师们往往会反击说,现在各行各业谁不吃回扣,凭什么单单要求教师“出淤泥而不染”?况且,老师拿的回扣比起工程建设等领域,那是“小巫见大巫”。
从理智上说,回扣已经是一个社会毒瘤了,我们不能对教师们求全责备。但是既然全社会都希望清除毒瘤,校园会是一个努力的起点。如果校园不正之风愈来愈猛,回扣这个毒瘤会不会发展成不治之症?
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,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,既能培养孩子内心“善”的力量,也会培养出“恶”的倾向。这一切都取决于老师言传身教中示范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。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多数时候,一个孩子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其核心价值观。
老师嘴里倡导的是诚信教育,“身体力行”的是回扣教育,同学们在痛苦的“学习”过程后,还会信奉“诚实守信”吗?未来,他们长大成人,会不会让回扣这个毒瘤扩散蔓延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里?
在一些小学,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七八岁的孩子大声背诵着“八荣八耻”的歌谣,听着他们清脆的声音,老师们,我们如何忍心让他们有一天认定这仅仅是口号?看着他们认真的神情,老师们,我们如何忍心打碎孩子对真善美执着的信仰?
在对“80后”的批评里,有一条就是“80后”比起上一代人显得世故、功利,或许这是因为“80后”成长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大潮中,那个时候的校园已经不再那么单纯,他们很早就看到了父母盘算着过节给老师送什么样的礼物,他们早早就知道了上好学校要交赞助费。
有人说,老师“吃”学生,就是在“吃”未来,其实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也是在“吃”教师自己。
常常听一些中小学老师抱怨,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,家长也难沟通,教师的职业声望、舆论环境也不好。我们非常理解当教师的不易,工作压力大、责任重,但还是想说,教师的职业形象在某种程度也是自己塑造的。
就在前不久,一个9岁的小女孩说起她正在上的一个课外作文辅导班时,撇着嘴说,那是我们班主任办的,谁敢不去上,她就是想多挣钱嘛。这个孩子对老师只有畏,没有敬。
如果老师得不到学生最基本的尊重,书或许能教,但恐怕育不了人!
说这些话不是想批评老师,只是想善意地提醒老师们,为几百元钱就让家长指责“吃”学生不值得。正如陈宇老师说的,“钱不多还腥了手”。中国青年报